上半年以来,学院根据全市交通运输工作会议精神,围绕学院年度重点工作目标及任务,创新突破,力行实干,年度各项重点工作全力推进。现将学院上半年工作完成情况及下半年主要工作打算汇报如下:
一、上半年工作完成情况
(一)着力提高教学质量水平。继续推进学院第三年度第五轮一体化课程改革工作,组织开展了14次一体化示范课、4次课改月月交流会。修订、完善《人才培养方案》《一体化课程标准》《一体化课程教案》《一体化课程工作页》。完成10个技师类专业和9个中专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、课程标准的编制和报备工作。“现代物流”专业被评为示范专业、“汽车电气维修技术”被评为精品课程。15项教科研课题立项。
(二)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。全力推进公共培训实训楼项目的前期工作,取得项目可行性研究批复,完成立项阶段工作;通过申报审批,取得了中央预算内项目资金1000万;设计方案审查等项目建设规划审批工作基本完成。实施校园基础设施维修改造,完成了实训基地A楼、C楼、B楼改造出新和7号教学楼校舍维修改造项目。就业中心、图书馆和金陵分校大门建设项目竣工并交付使用。
(三)谋划招生促进就业。对预开设专业进行调研分析,并制定2017年招生实施方案。2017年,学院计划招生27个专业(技师学院18个专业,交通中专9个专业),其中新开设专业4个。积极联络南京各重点生源学校和相关高职院校及教育培训机构,拓展生源合作项目。在南京筛选60余家学校进行走访宣传。成立赴外招生小组,对泰兴、南通等10余所学校走访,提前谋划赴外招生。在就业方面,积极开拓就业市场,加强优质就业单位的开发,组织实施双向选择会,为600名2018届毕业生安排了约1300个顶岗实习岗位供选择。
(四)促进校办产业稳步运行。驾院深入贯彻落实“向管理要效益、向培训要效益、向品牌要效益、向创新要效益、向执行力要效益、向忠诚要效益”的企业治理思路,上半年超额实现招生、培训“双过半”,被评为“2017年质量信誉AAA级驾校”。培训中心探索构建多元化社会培训办学模式,提升培训层次,提高培训质量,积极承接政府购买培训成果的培训工作,上半年,培训鉴定人数7000余人。修理厂围绕“服务教学、服务驾校、服务大通”的三个定位规范内部管理,提升维修服务质量。学生服务中心继续改善教职工就餐服务,提升管理水平。
(五)提升人才队伍整体素质。加强师资培训,选拔一名专业骨干教师赴海外交流研修。加强专业学科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,加快新开专业人才聚集和储备;科学配置人力资源,不断提高人才队伍的活力和人才工作水平,采取民主推荐等方式,新选拔干部3名,对7名中层干部进行交流调整。争取创建省、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。鼓励和支持教师学历、技能和职称晋级提升,优化师资队伍结构。采取“低职高聘”办法,破解人才政策瓶颈,出台《低职高聘管理办法》。王薇老师参加全国班主任基本功大赛获得全能一等奖。
(六)扎实做好学生管理工作。打造建设特色文化班级,通过组织、指导班级参与或自主开展各项活动,充实班级文化内涵,打造个性鲜明、亮点突出的班级特色文化。深入研究学生管理工作,积极推进“互联网+”环境下的德育工作途径探索,全面推进学生管理工作规范化、科学化。加强德育工作,突出德育实践活动在日常管理中的作用。开展“传统文化进校园”等活动。组建学生合唱团,并开展活动。开展以“工匠精神”为主题的团日活动。加强学生干部的培养,组织开展“菁英计划”2017年团学干部培训班。
(七)持续深化对外合作办学。
在校企合作方面,与南京金龙客车制造有限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,开设“南京金龙新能源汽车技术”冠名班,每年招生50人,完成共建培训基地、专业技术人才教学与培训、企业特色课程的开发等工作。与福特汽车工程研究(南京)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备忘录,开展“福特孤儿职业技术教育项目”,获得10万元资金支持。与中德诺浩开展“汽车服务营销菁英培训计划合作项目”,培养高级汽车销售服务菁英人才。此外,与世达工具(上海)有限公司、德华动力(北京)教育科技有限公司、实耐宝商贸(上海)有限公司等单位签订校企合作意向协议,接受近百万元教学设备、工具捐赠。在校校合作方面,与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、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续签 “3+3”中高职对接联合办学协议,与南京城市职业学院签订联合办学协议,新增物流服务与管理、计算机应用和金融事务3个“3+3”中高职对接专业。
(八)全力以赴保障赛事工作。我院于去年11月被人社部列为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汽车技术项目中国集训基地,在3月6日-3月28日期间承担阶段综合训练和考核工作。为做好世界技能大赛汽车技术项目集训工作,我院按照市赛汽车技术专家组的要求,成立了世赛汽车技术项目南京基地集训保障领导小组,精心研究制定了包括集训安排、集训管理、项目协调、日常训练、技术保障、后勤保障等在内的集训保障方案。依托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现有资源,对教学A楼进行了整体改造。在南京赛区的测试中,我院选手杨荣利名列榜首,且在五进二的比赛中,再次成功晋级,目前正在全力争夺进军阿布扎比世界大赛的机会。
6月份我院成功承办了人社部在苏州主办的2017年中国技能大赛汽车技术项目的比赛。承办前期,我院完成了竞赛4个模块、20个工位、共248项清单、总价值450万元设备设施配置和技术保障。承办期间,我院派出51名师生全程参与场馆规划、赞助企业后期服务、技术文件编制、赛场设备设施运输装调、赛场保障服务等工作,确保大赛获得圆满成功,在世界舞台展示我院的综合实力,部、省级领导对我院承办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。
(九)提升党建文化建设水平。进一步落实党建的主体责任,建立一级抓一级,层层抓落实的党风廉政工作机制。院党委与各部门负责人、各支部书记签订2017年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》。进一步完善基层组织机构设置,优化党员队伍结构,确定5名党员发展对象,组织5名入党积极分子培训。组织开展党员领导干部“走千企入万户助发展促富民”大走访活动,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,推动各项工作落实。按照校园文化建设整体规划,进一步推进《匠心独运》的编写工作。组织召开第十届工会会员(职工)代表大会,选举产生新一届工会委员会。组织开展“第十三届技能节”、“第十届文化艺术节”。
二、下半年主要工作安排
下半年,学院将按照市局的各项工作部署,围绕年初制定的重点目标和任务,推进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。主要工作安排如下:
(一)做好省重点技师学院创建筹备工作。成立省重点技师学院创建工作领导小组,全面启动创建工作。对照创建标准,在7月底前完成创建支撑材料的搜集、整理、归类、编印工作。
(二)全力冲刺世界技能大赛。做好省市各类教学业务竞赛和技能竞赛的参赛、备赛工作。全力支持杨荣利备战世界技能大赛选拔赛,目前选手已晋级二强,我们将力争代表中国赴阿布扎比参赛。
(三)推进学院重点基础建设项目。继续推进公共培训实训楼项目建设工作,完成开建手续办理,实现年内开工。完成智慧图书馆改造并投入使用。
(四)全面完成新生招录工作。利用暑期,有条不紊做好招生宣传、现场咨询接待和新生录取工作,力争实现1300人招生目标。
(五)做好党建文化和人才队伍建设工作。健全规范“三会一课”、民主评议党员、党支部“主题党日”等制度,做好干部优化配置和交流轮岗工作。暑期组织优秀学生干部游学,举办好教师节庆祝活动和校园体育节。
(六)编辑出版《匠心独运》著作。总结凝练学院文化建设、发展历程、办学特色,完成《匠心独运》的组稿、编辑和出版工作。
上半年以来,学院根据全市交通运输工作会议精神,围绕学院年度重点工作目标及任务,创新突破,力行实干,年度各项重点工作全力推进。现将学院上半年工作完成情况及下半年主要工作打算汇报如下:
一、上半年工作完成情况
(一)着力提高教学质量水平。继续推进学院第三年度第五轮一体化课程改革工作,组织开展了14次一体化示范课、4次课改月月交流会。修订、完善《人才培养方案》《一体化课程标准》《一体化课程教案》《一体化课程工作页》。完成10个技师类专业和9个中专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、课程标准的编制和报备工作。“现代物流”专业被评为示范专业、“汽车电气维修技术”被评为精品课程。15项教科研课题立项。
(二)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。全力推进公共培训实训楼项目的前期工作,取得项目可行性研究批复,完成立项阶段工作;通过申报审批,取得了中央预算内项目资金1000万;设计方案审查等项目建设规划审批工作基本完成。实施校园基础设施维修改造,完成了实训基地A楼、C楼、B楼改造出新和7号教学楼校舍维修改造项目。就业中心、图书馆和金陵分校大门建设项目竣工并交付使用。
(三)谋划招生促进就业。对预开设专业进行调研分析,并制定2017年招生实施方案。2017年,学院计划招生27个专业(技师学院18个专业,交通中专9个专业),其中新开设专业4个。积极联络南京各重点生源学校和相关高职院校及教育培训机构,拓展生源合作项目。在南京筛选60余家学校进行走访宣传。成立赴外招生小组,对泰兴、南通等10余所学校走访,提前谋划赴外招生。在就业方面,积极开拓就业市场,加强优质就业单位的开发,组织实施双向选择会,为600名2018届毕业生安排了约1300个顶岗实习岗位供选择。
(四)促进校办产业稳步运行。驾院深入贯彻落实“向管理要效益、向培训要效益、向品牌要效益、向创新要效益、向执行力要效益、向忠诚要效益”的企业治理思路,上半年超额实现招生、培训“双过半”,被评为“2017年质量信誉AAA级驾校”。培训中心探索构建多元化社会培训办学模式,提升培训层次,提高培训质量,积极承接政府购买培训成果的培训工作,上半年,培训鉴定人数7000余人。修理厂围绕“服务教学、服务驾校、服务大通”的三个定位规范内部管理,提升维修服务质量。学生服务中心继续改善教职工就餐服务,提升管理水平。
(五)提升人才队伍整体素质。加强师资培训,选拔一名专业骨干教师赴海外交流研修。加强专业学科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,加快新开专业人才聚集和储备;科学配置人力资源,不断提高人才队伍的活力和人才工作水平,采取民主推荐等方式,新选拔干部3名,对7名中层干部进行交流调整。争取创建省、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。鼓励和支持教师学历、技能和职称晋级提升,优化师资队伍结构。采取“低职高聘”办法,破解人才政策瓶颈,出台《低职高聘管理办法》。王薇老师参加全国班主任基本功大赛获得全能一等奖。
(六)扎实做好学生管理工作。打造建设特色文化班级,通过组织、指导班级参与或自主开展各项活动,充实班级文化内涵,打造个性鲜明、亮点突出的班级特色文化。深入研究学生管理工作,积极推进“互联网+”环境下的德育工作途径探索,全面推进学生管理工作规范化、科学化。加强德育工作,突出德育实践活动在日常管理中的作用。开展“传统文化进校园”等活动。组建学生合唱团,并开展活动。开展以“工匠精神”为主题的团日活动。加强学生干部的培养,组织开展“菁英计划”2017年团学干部培训班。
(七)持续深化对外合作办学。
在校企合作方面,与南京金龙客车制造有限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,开设“南京金龙新能源汽车技术”冠名班,每年招生50人,完成共建培训基地、专业技术人才教学与培训、企业特色课程的开发等工作。与福特汽车工程研究(南京)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备忘录,开展“福特孤儿职业技术教育项目”,获得10万元资金支持。与中德诺浩开展“汽车服务营销菁英培训计划合作项目”,培养高级汽车销售服务菁英人才。此外,与世达工具(上海)有限公司、德华动力(北京)教育科技有限公司、实耐宝商贸(上海)有限公司等单位签订校企合作意向协议,接受近百万元教学设备、工具捐赠。在校校合作方面,与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、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续签 “3+3”中高职对接联合办学协议,与南京城市职业学院签订联合办学协议,新增物流服务与管理、计算机应用和金融事务3个“3+3”中高职对接专业。
(八)全力以赴保障赛事工作。我院于去年11月被人社部列为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汽车技术项目中国集训基地,在3月6日-3月28日期间承担阶段综合训练和考核工作。为做好世界技能大赛汽车技术项目集训工作,我院按照市赛汽车技术专家组的要求,成立了世赛汽车技术项目南京基地集训保障领导小组,精心研究制定了包括集训安排、集训管理、项目协调、日常训练、技术保障、后勤保障等在内的集训保障方案。依托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现有资源,对教学A楼进行了整体改造。在南京赛区的测试中,我院选手杨荣利名列榜首,且在五进二的比赛中,再次成功晋级,目前正在全力争夺进军阿布扎比世界大赛的机会。
6月份我院成功承办了人社部在苏州主办的2017年中国技能大赛汽车技术项目的比赛。承办前期,我院完成了竞赛4个模块、20个工位、共248项清单、总价值450万元设备设施配置和技术保障。承办期间,我院派出51名师生全程参与场馆规划、赞助企业后期服务、技术文件编制、赛场设备设施运输装调、赛场保障服务等工作,确保大赛获得圆满成功,在世界舞台展示我院的综合实力,部、省级领导对我院承办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。
(九)提升党建文化建设水平。进一步落实党建的主体责任,建立一级抓一级,层层抓落实的党风廉政工作机制。院党委与各部门负责人、各支部书记签订2017年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》。进一步完善基层组织机构设置,优化党员队伍结构,确定5名党员发展对象,组织5名入党积极分子培训。组织开展党员领导干部“走千企入万户助发展促富民”大走访活动,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,推动各项工作落实。按照校园文化建设整体规划,进一步推进《匠心独运》的编写工作。组织召开第十届工会会员(职工)代表大会,选举产生新一届工会委员会。组织开展“第十三届技能节”、“第十届文化艺术节”。
二、下半年主要工作安排
下半年,学院将按照市局的各项工作部署,围绕年初制定的重点目标和任务,推进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。主要工作安排如下:
(一)做好省重点技师学院创建筹备工作。成立省重点技师学院创建工作领导小组,全面启动创建工作。对照创建标准,在7月底前完成创建支撑材料的搜集、整理、归类、编印工作。
(二)全力冲刺世界技能大赛。做好省市各类教学业务竞赛和技能竞赛的参赛、备赛工作。全力支持杨荣利备战世界技能大赛选拔赛,目前选手已晋级二强,我们将力争代表中国赴阿布扎比参赛。
(三)推进学院重点基础建设项目。继续推进公共培训实训楼项目建设工作,完成开建手续办理,实现年内开工。完成智慧图书馆改造并投入使用。
(四)全面完成新生招录工作。利用暑期,有条不紊做好招生宣传、现场咨询接待和新生录取工作,力争实现1300人招生目标。
(五)做好党建文化和人才队伍建设工作。健全规范“三会一课”、民主评议党员、党支部“主题党日”等制度,做好干部优化配置和交流轮岗工作。暑期组织优秀学生干部游学,举办好教师节庆祝活动和校园体育节。
(六)编辑出版《匠心独运》著作。总结凝练学院文化建设、发展历程、办学特色,完成《匠心独运》的组稿、编辑和出版工作。
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103号

